首页/校园新闻
News Information
校园新闻
20金25银37铜!我校学子“青创北京”2024 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绩再创新高
2024-06-27
供稿单位 / 团委 浏览次数/

6月14日,“青创北京”2024 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民族剧院闭幕,农大学子历经赛场角逐,以优异的成绩为首都赛画上完美的句号。我校在本次竞赛中共有82个项目获奖,其中主赛道获金奖5项、银奖6项、铜奖4项,推荐的15个项目全部获奖,首次实现大满贯,金奖数再创新高;各专项赛共获金奖15项、银奖19项、铜奖33项,夺得擂主数4个打破历史记录,各赛道金奖总数再创新高。学校也再次捧得“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

47ba0ca57df43ae78f3e246a0df0660.jpg

微信图片_20240617113128.jpg

“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北京团市委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吸引北京市各高校广大学生参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用创新创业实践、学习与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风貌。

1d4ac13b3ebf56b3e06fc51247148ff.jpg

0a8d199d4e94502615166fe7dd4354e.jpg

本届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青年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激发、科创技能提升,以“挑战正当时 奋斗正青春”为主题,依托“青创北京”工作品牌,对标“挑战杯”国赛相关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一杯六赛”赛制,引入揭榜挂帅机制,设立1个“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和6个专项赛道。

我校团委和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此次比赛,自正式启动以来,鼓励、动员师生积极参赛,广泛挖掘优秀项目,从各学院院赛到学校第五届“强农杯”大赛共组织多轮校内遴选,严格评审、优中选优。累计共有330个项目参赛,参赛师生人数4000余人次。备赛过程中,大赛组委会、各学院、各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多方协作,认真准备、精心打磨项目申报材料。学校多次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创导师开展相关辅导,组织参赛团队参加项目逻辑指导、展示台风培训等,全方位提升我校参赛作品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为各参赛队伍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附:主赛道金奖项目展示

作品名:星农港--地方农特产品外贸产业数字化赋能专家

指导老师:吕建军、车会莲、吴琦、梅树立、黄昆仑

项目成员:庞晓旭、王博雅、赖天韵、朱俊伟、吕冠知、郭佳鑫、刘怡暄、邹昊、郑煊颖、彭嘉航、杨森智、钟奕琳、施艺舒、孙宛舒、吴安琪

7f7a4df3e8e861ec62f0eeb361bd00a.jpg

项目简介:“星农港”项目由中农创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地方农特产品外贸产业。项目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产品提供从生产、检验到销售的全链条赋能,极大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项目的核心特点包括一站式服务系统,整合了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综合质量检测体系和三螺旋产业升级战略。这一系统不仅优化了产品的销售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通过实时的数据反馈和分析,增强了市场适应性和响应速度。此外,星农港还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直接连接国内外市场,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其国际视野和市场接入能力使得参与者能够根据全球市场的动态调整自身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作品名:中微智剂--基于靶向缓释量子点的畜牧抗菌领航者

指导老师:郝智慧

项目成员:黄佳颐、陈爽、刘琢玛、胡菱芸、张济薇、牛苒、胡滢、马通途

5454fca7f7206a1d9e580eaa2a0e243.jpg

项目简介:中微智剂团队致力于开发以靶向缓释碳量子点为核心成分的一系列新型药物包衣产品,实现抗生素药物、替抗精油等的二次赋能,贴合“减抗替抗”的国家大战略,技术方面已获得第十八届大挑黑科技国家级一等奖。项目依托共青团中央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结项优秀),大创开展期间曾前往5个省市20余个养殖场测试。

团队针对现有药物包衣系统缺陷,主要创制具有协同抗菌、靶向给药、体内检测功能的碳量子点系统,作为兽药微球载体领军团队进军兽药包衣系统蓝海市场,并创新其一步水热制备方法,有效提升微球与靶向功效并降低成本,护航健康养殖。

作品名:清废兴源--城乡有机循环建设者

指导老师:魏雨泉、李季、李辕

项目成员:张一帆、郑义、包可心、赵文熙、李轶航、李万鹏、常素、袁泉

图片1.png

项目简介:清废兴源项目组成员所在的课题组一直从事有机废弃物堆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对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专业敏感度。项目立足我国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核心问题和未来农村有机肥料利用的发展方向,以“城乡有机循环建设者”团队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有机废弃物生物干化-好氧发酵制备有机肥料技术为依托,自主研发出的复合菌剂产品,为有机废弃物提供高效快速资源化处理技术,为农民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肥料,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生产优质有机肥料,推动有机种植产业,最终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有机循环”快速发展,改善城乡有机废弃物难以资源化消纳的问题。

作品名:炭索苇来--农业固废低碳高效利用开拓者

指导老师:张学松、韩鲁佳

项目成员:张官渝、王科杰、江源、张欣、刘洪康、孔鸽、程晴、曹天琦、刘泉

f534deec9e89a321df6679d37f2e384.jpg

项目简介:本项目着眼于利用白洋淀弃收的芦苇资源,采用双级蒸汽活化-减焦技术生产高品质活性炭。团队成员多次前往白洋淀进行调研,弃收芦苇难以处置,造成了白洋淀水质和生态污染。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治理好”。了解到企业面临高能耗、多焦油、低品质等难题后,团队成员加入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历时4年,终于研制出新型双级蒸汽活化-减焦技术,可将芦苇快速、清洁地转化为活性炭产品。同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提升了燃气供能效率,并实现了焦油以及CO2减排;生产的活性炭产品具有高适用性、高孔隙率、高稳定性等优点,产品综合性能优良,市场竞争力极强。

作品名:“纳”样精彩--中国色彩新风尚的引领者

指导老师:宋弋、张静如、张博雅、杨婉若、贠智力

项目成员:白辰雨、刘郅豪、卢舒瑜、徐博、王天卉、吴奇、姚少军、刁山山、黄思睿、庄永瀚、马含芝、黄雨晨、邵思睿、张立杨、刘慈雨

1ec62452b32c36a7705e379cac88b73.jpg

项目简介:“纳”样精彩团队成员专业背景涵盖材料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与医药专业、美术专业和会计专业等不同专业,团队成员间专业优势互补,技术、财务、运营各有专攻方向,是一只年轻,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创业团队。团队负责人为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博连读生,对纳米纤维素有着深入的探究及了解,是团队的主心骨和最强大脑,负责统筹协作团队各项事务,把控团队发展方向。团队市场总监为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团队会计师,来自于经管学院,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负责团队的资金管理和流动监督。另有来自于美术专业的专业设计师和来自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专员等,不同成员根据其所学专业和特长协调安排其负责工作,使得各团队成员的优势得以最好的发挥,实现团队力量的最大化。


1718592556717018864.png

171859254515201483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