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校长孙其信主持会议并讲话。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一级调研员侯永峰,农业农村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刘天金,高教社原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主任吴雪梅,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慧杰,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等50余位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孙其信对参会领导专家围绕教材编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要认识到国家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重大意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全国两会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生物育种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加强种业振兴、耕地保护的战略性支撑,是支撑生物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要把握当前生物育种从理论支撑到技术支撑发生根本性转变。生物育种专业由来已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生物育种,虽与过去的遗传育种有关联,但是从知识体系、技术支撑、产业体系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要做好新时代生物育种专业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核心关键是创新人才和自主培养:一要有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体系;二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各环节,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体系,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三要重构专业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生物育种领域的知识体系、知识内涵、技术手段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四要设计课程体系。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创新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核心课程,开设特色课程,编写出版教材。五要紧盯实践课程。要立足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兴领域核心知识,安排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育种实践。要凝练核心课程,构建包括进化论、遗传学、生理生化、植物病理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等课程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要直面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字节跳动推出的豆包AI,OpenAI研发的ChatGPT-5等都将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加快建设好核心教师团队,充分释放教师教学创新活力,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充分调动各参与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吸纳全国各单位最有优势、最有竞争力的教学力量参与教材编写,凝心聚力,共同为助推生物育种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侯永峰表示,伴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定位要有所更新,要从知识载体转变为学习中心,用新兴技术为教材赋能,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开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要注重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加强项目运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对教材体系的新支撑,要强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重点实践项目,同时要注意时间进度安排,把握时间节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更好推动教材建设,呈现出有时代性、先进性、特色化的教材,共同为提升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出新贡献。
刘天金表示,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是支持农业发展的“芯片”。加速生物育种产业化,抢占国际生物育种新高地,是当前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其中离不开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人才的有力支撑。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体系高质量建设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中国农业出版社将全力以赴高标准做好教材出版的保障工作,同各位专家一起共同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为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吴雪梅从“课程及教材建设目标与要求”“教材出版形式与编写建议”“课程建设及应用”三方面出发,介绍了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编写的要求与建议。李慧杰通过“知识图谱及其构建”“知识图谱新型教材典型特征”“新型教材建设支持服务”全面介绍了战略性新兴领域知识图谱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情况。中国农大本科学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汇报了《“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总体建设方案》,围绕“生物育种的战略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农大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生物育种教材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未来工作目标与计划”四部分做了详细汇报。
会上,与会专家就建设方案及核心教材目录、清单展开研讨。大家表示,将积极参与“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领域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群策群力,前瞻性做好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出高质量教材,为更好自主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支撑。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