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时光荏苒,十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也是在那时,中国农业大学“要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蓝图清晰描绘。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殷切嘱托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年间,全体农大人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下,在祖国的广阔天地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建设一流大学的新路上踔厉奋发、乘势而上,谱写出一幅幅兴农报国的崭新篇章。
一流大学新路是“报国之路”,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强调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中国农业大学第四次党代会(2020年11月24日)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第四次党代会,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学校政治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国家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需求,科学谋划学校远景目标和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学校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扎根中国大地,在办学方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学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流大学新路是“育人之路”,必须坚持立德树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了“党和国家事业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迫切期盼。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就包含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明了方向。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农业大学深入推进科学理论武装和主题教育,建立健全“校-院-系三级理论学习体系”,组建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自主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全覆盖 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包括所有党员校领导在内的一批领导干部组成一支党建指导员队伍,实现对所以大学生党支部、本科生党员指导全覆盖;2021年,学校再次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通专平衡““交叉融合”为核心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牵头国内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承担项目居全国榜首,申报一批新农科新工科专业;制定实施学校“双一流一卓越”本科教学改革若干意见,落实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措施;本科教学工作通过中外联合专家组的审核评估,一批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覆盖率达到85%;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科技小院”、“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典范;社会实践活动共计25.6万余名师生深入312个省、市、自治区……
一流大学新路是“自强之路”,必须坚持“四个面向”
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一流高校必须要承载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在建设一流大学新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
在2021年考察清华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揭牌仪式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进科技攻关。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发起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联盟,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牵头承担国家中长期农业科技和“十四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研究;成立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带动交叉创新;自主开发属于中国的两把“基因剪刀”,突破基因编辑“卡脖子”技术;联合培育白羽肉鸡品种,突破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开启我国肉鸡产业种源自主新时代……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先后有21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致力打造农业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在探索中攻坚创新,在服务中谋求发展,在贡献中赢得支持。
一流大学新路是“开放之路”,必须兼善美人之美
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获得全球认同,持续为变革中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中的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组织国际组织和A5联盟研讨全球减贫,提出“A5+”全球治理合作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与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243所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有来自世界知名高校的近160个团组访问学校;建成了世界顶尖涉农大学校际全面合作平台“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联盟)”,引领世界涉农高校的国际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小技术大丰收》被纳入全球南南合作四十周年成果展、联合国南南合作典型案例……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促进国际农业教育科技交流的重要桥梁,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正在为世界农业发展和减贫事业提供农大智慧和农大方案,农业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成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开展南南合作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农业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全球视野下开展研究和对话,必须跟踪和引领世界未来农业发展的学术前沿,为人类的营养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流大学新路是“同心之路”,必须合奏时代强音
大学应为国开新局、谋良治。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助力加快建成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7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时指出,当前,中国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使命光荣。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新农科”建设,引领全国农科高等教育发展,奏响“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统筹布局407项新农科研究和改革实践项目,全面推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牵头撰写《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研制了全国农林本科专业三级认证标准,牵头11项新农科研究改革实践项目;先后两轮开展“双一流”建设,农业科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顶尖行列……
中国农业大学在未来农业院校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模式中先行探索,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中示范引领,在建设高质量的农林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高质量新型人才中努力做出应有贡献。
展望未来,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中,中国农业大学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